安科人物志 | 90后机电硕士的渺小与伟大

作者:anke001 日期:2021-10-15

今年中秋前夕,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大漠深处的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宇航员历经三个月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祖国怀抱,振奋了守在屏幕前的每一个人。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林晓佳得知这则消息的时候,不由自主攥紧了拳头,低声喝彩。


微信图片_20211015091230.jpg

得知消息时,林晓佳正在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爬架设计图。


曾经,他也曾同千千万万的航天人一起,闷头埋进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中。这一路走了许多年,也证明了:有时继续走是因为勇气,但一直走却是因为不曾放弃过的梦想。所有成功背后,都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


01


星辰大海


晓佳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92年的他本科是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期间继续攻读机电一体化。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参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委托横向课题,并数次前往北京项目现场,那是他最接近灿烂星辰的时候。


微信图片_20211015091236.jpg

林晓佳。(受访者提供)


“我们常常只能仰面目视星空,而当你迈向它时,那种心情难以言喻。”想起当年参与航天课题钻研时的情景,晓佳陷入回忆的汪洋。由于专业的技术性和课题项目的精密性,所有人都付出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


“课题项目上所用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用车床、铣床和各种工具做出来的,还要单独负责安装、试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头来,常常工作到天都快亮了。”晓佳说,他曾多次进入太空舱中进行实验,但基于对课题项目的保密,他不便透露太多。这个难得的经历不仅是他硕士研学期间重要的研究课题,更成了他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图片_20211015091239.jpg

研究生期间,正在做实验的林晓佳(右一)。


临近毕业,晓佳却被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前往北京大展身手,还是回到沿海深耕家乡?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一边是星辰大海的大我之梦,一边是叶落归根的小我初心。


最终,他成了“逃离北上广”的一员。


“离开努力了那么长时间的项目,心情特别复杂,也屡次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怀疑。”在大家看来,不俗的收入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就是许多人为之趋之若鹜的吗?


告别课题项目,晓佳选择坐动车回家,这似乎可以让他的离开更慢一些。当他静静地看着车窗外的崇山峻岭和广袤大地,忽然有了些许的释然。“曾经朋友问我,北京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留下来。我只回答他,陪伴家人也很重要。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身为男儿就要四海闯荡,但留在家乡一样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晓佳不由自主伸展了腰背,脸上淡然地笑着。


“也许将来我会重新逐梦星空,而那时候,我希望带着我的家人们一起领略。”


02


撕开云雾


26岁的晓佳感知到了时代的变换。当我们还在为离宇宙更近一步而殚精竭虑时,广袤大地上已是翻天地覆的巨变,许多行业纷纷闯出传统的闸门。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晓佳看到厦门安科的招聘信息。在了解了智能建造的发展态势后,晓佳决定踏入建筑行业,加入厦门安科担任研发工程师。他看中的是未来智能建造十足的后劲,更想在传统建筑行业的智能变革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彼时,智能附着式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爬架)作为新兴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他很快在公司研发部站稳脚跟,同技术开发团队一起研发智能附着式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爬架)及液压爬升模架平台爬模)产品。


在漫长枯燥又充满挑战的时光里,他与团队伙伴日以继夜攻克难题,终于建起公司第一个爬模系统,并辅助团队在厦门安科安溪生产基地建起了福建省内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智能施工平台试验塔。这是国内极具专业的,集智能施工防护平台和自动化液压爬模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验塔,用于公司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及全线检测。


前路是光明的,而道路却是曲折。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安装,项目遇到了许多困难,诸如:附墙固定导向座的位置没有提前预埋,需重新设计爬模附着用的钢结构;现场工人无安装经验需要频繁进行监督指导与技术交底;部分构件存在加工误差,需要现场直接落实解决方案……


尽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但随之,晓佳陷入短暂的迷茫。“我不断问自己,我研发的产品是什么?客户真正了解它吗?市场的需求度高吗?”


晓佳很快认识到,他需要从更多维度来了解产品。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转到了技术部。于他而言,这项工作更接地气,因为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更详尽的工程项目图纸设计,还多了繁复的沟通交流。采访中途他数次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每天都要接从不同项目现场打来的各种咨询电话。即使放假期间,只要项目现场有工人在工作,我的手机就必须一直保持在工作状态。”


困难一样没有减少。


肇庆新区湿地景观商务酒店项目让晓佳记忆犹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景观塔168米的超高建筑高度、仅58平方米的施工操作面积、罕见的弧形外墙构造”等施工难度高、风险系数大的问题,晓佳与团队伙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制圆弧形整体提升爬架方案,方案包括“走道板网片采用异形件”、“提高导座附着、螺杆预埋精准度”等解决办法,确保了整个架体的顺利搭设和稳定提升。


微信图片_20211015091336.gif

肇庆新区湿地景观商务酒店景观塔。


越来越接近产品,了解市场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难题,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03


大浪淘沙


在厦门安科工作期间,晓佳经手的具体施工楼栋数多达600多栋,项目保持着零退场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他协助公司团队编撰行业相关知识产权专利50多个,其中研发的爬模及爬架产品还获得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的科技成果认证。


意气风发的工程师们都曾笃信自己会一直站在塔尖。作为“技术流”,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一直“固若金汤”,但晓佳并不这样认为。“既然选择了建筑行业,那就该让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更专业一些。”在职期间,他跨专业考取了二级建造师,并准备考取一级建造师,保证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足够专业、高效、安全,回馈客户的选择与信任。

传统的堡垒在外人看来可能坚不可摧,但崩塌往往片刻惊天动地,而余下长久的寂静无声。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智能施工的倡导,我国的智能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行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行业的兴起必然导致鱼龙混杂。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保持学习,保持进步,创造价值,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楫笃行。

 

放弃了北京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维度 ,看似逃离了大城市的“内卷”旋涡,但在晓佳看来,这是另一条自我实现之路。“我不认为自己是个逃兵,发达城市虽然更具诱惑,但厦门却有它吸引人的地方。能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事业,我感到非常充实。”


这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年代,有标准答案的人生也已经结束。对于像晓佳这样已经成为社会中坚的80后和90后,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梦想与奋斗都是他们最亮丽的人生底色。


于时代而言,我们只是一粒尘埃,但于自我而言,我们才是伟大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