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人物志 | 与奋斗者同行

作者:anke123 日期:2023-02-21

1426060892-51165656.jpg


“时代汪洋里的扁舟最终能划到哪并未可知,但奋楫前行一定是正确的选项。”


01


“从4月7日接洽到4月8日签约,仅用两天时间。紧接着5月19日拍地、6月1日子公司挂牌、8月18日进厂施工……再次刷新了鸠江速度。”

2021年末,人民网对芜湖市鸠江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长篇幅报道。作为智能建造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厦门安科在芜湖的全新生产基地成为了报道主角。

“一点时间都没浪费,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

操着一口闽南腔调的普通话,何燕强疾步走向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话音迅速消融在大型施工机械的马达声中。

IMG_5693.jpg

厦门安科安徽芜湖生产基地(建成前后对比)


一切都在按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推进。

2021年初,为了缓解生产压力,增强对华东区域的服务辐射能力,厦门安科决定在芜湖增设生产基地。何燕强是项目团队的首批成员,他担任项目经理,包揽了基地的统领指挥工作。

工期紧,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顺利衔接下一个环节。何燕强坦言压力颇大。再加上项目备受当地重视,各政府部门的走访调研、接连的媒体采访等对外工作,无一不落到他身上。

“很多工作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何燕强谦虚地说道,言语中却是面临全新尝试的兴奋与冲劲。

背井离乡,长期驻扎在工地,无固定节假日,生活枯燥单调,工作繁杂琐碎……接受这些意味着承受更多的孤独与挑战,但对何燕强来说这显然没有成为他的顾虑。也许是骨子里自带的泉州人敢闯敢拼的基因, 在他看来,走出去意味着更广阔的见识与更多的机会。

02


2010年,何燕强从福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仅从事了两年相关专业工作,便在家人的带领下慢慢接触工程建设。从一名施工员做起,慢慢到承包房地产开发项目,他一头扎进工程建设领域,一待便是十几年。

“虽然很累,工作环境也不如写字楼干净整洁,但是做工程让我方方面面都学到了很多,从专业技能到待人接事。”

福建、江西、浙江……多年来何燕强辗转国内多地,也见证着各种智能建造装备的兴起与应用。
2014年起,何燕强关注到工程项目不再裹着满满的绿色密目网,而仅仅是一圈蓝色的钢网,像顶帽子一样罩在楼顶上。
“当时觉得很新鲜,很美观。了解后才知道那叫附着式作业安全防护平台,是传统脚手架的升级产品。”何燕强回忆道,“更重要的是,自从用上防护平台,工程项目的检查通过率提高了,无形中省去了很多麻烦。”

B14CC73B-99BB-4a3a-9FB4-AFBE8EBA24AD.png

弄潮而生,正是锚准改革转型之势,厦门安科迅速崛起。短短几年内,在防护平台之外,厦门安科又相继推出智能建造集成作业平台、永磁同步驱动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建造装备。
时代翻涌的潮水让何燕强看到了更多机会,加入安科后,公司的发展滋长着他成长的“野心”,使他深驻智能建造行业的决心更为笃定。
“基地建设陆续到了尾声,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在其他方面有进一步学习与突破的空间。”何燕强诚挚地说。

03


“爱拼才会赢”是泉州人深入骨髓的精神信念,而拼搏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每当与人谈到这个话题,何燕强既感恩,又愧疚。
女儿11岁,儿子9岁,很多成长的重要时刻,他都没能亲自参与。特别是投入基地建设的这两年,何燕强待在家的时间加起来最多两周。
“有一回票都买好了,临时又因为其他事情退了票,女儿好几天不理我,说我是骗子。”
谈及如何保持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时,何燕强讪讪地笑道:“这是个难解的题。虽然偶尔也感到矛盾,但一忙起来也就不想那么多了。毕竟在基地里,大多数同事都一样,节假日依然在干活,只为顺利完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1426060892779329323.jpg
工作中的何燕强

采访过程几度被电话打断,有政府部门需要他跟进报告材料,有公司总部交代他对接各项工作。他认真而利索地安排好,转身忙不迭地说:“不好意思,大大小小的事比较多,耽误了您的时间。”
朴实勤恳又热情周到是大多同事对他的评价,而同时这份信任也督促着他在工作中约束自己,提升自己。
时下,众多80后已逐渐努力奋斗为社会的中坚力量。85后的何燕强亦如这时代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努力追随奋斗者的足迹。
最终能划到哪并未可知,但奋楫前行一定是正确的选项。